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

牛年牛文化 * 鄭丁賢

2009年1月28日星洲日報

對於不同的人,牛有不同的價值;反映文化的差別。

有一個牛笑話,活靈活現。我稍加改編,從牛觀人,怎麼用牛,就有怎麼樣的國家和民族。

美國人,有兩頭母牛,賣掉其中一頭,換一頭公牛。母牛和公牛交配,牛族繁衍增加;農夫賺到錢,掉早退休。

中國人,有兩頭母牛,賣掉一頭,強迫剩下的一頭生產4隻母牛的奶;母牛累死,農夫餓死。

德國人,有兩頭母牛,對它們進行體能訓練,每天生產雙倍牛奶,可以活100年,還可以自行用腳擠奶。

日本人,有兩頭母牛,進行基因改造,使它們的體型只有10分之1,但可以生產10倍牛奶,還可以變成卡通牛,名叫Kowkimon。

法國人,有兩頭母牛,沒有人擠奶,因為大家都在罷工,要求政府給三頭牛。

英國人,有兩頭母牛,都是瘋牛。

俄羅斯人,有兩頭母牛,算一算,變成4頭,喝一口伏特加,再算一次,變成8頭。

馬來西亞人(一),有兩頭母牛,有200個人在擠奶;政府的報告說:“大馬沒有人失業。”

馬來西亞人(二),有兩頭母牛,拉到國會大廈宰了,議員們分而食之。

A議員邊吃邊說:“兩隻牛不夠,下次至少要宰4隻。”

B議員說:“本地牛不夠嫩,下次要進口澳洲小牛,或是神戶牛。”

C議員說:“煮咖哩牛肉不夠入味,下次記得要煮冷當牛肉。”

印度人最好,有兩頭母牛,都是聖牛,拿來崇拜。

星洲日報/夜雨晨風‧作者:鄭丁賢‧2009.01.27

沒有留言: